即使在北京參加兩會期間,全國人大代表、新疆紡織女工熱汗古麗每天都得接數(shù)十個電話。因為請她幫忙的鄉(xiāng)親越來越多。
熱汗古麗的家鄉(xiāng)位于新疆克州幾百公里之外的阿克陶縣,那里是中國的最西端,與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接壤。山地占克州總面積的90%以上,海拔最高處7719米。
2007年,熱汗古麗輾轉(zhuǎn)到浙江慈溪當紡織工,她先后幫助家鄉(xiāng)1480人走出大山務工,成了當?shù)剡h近聞名的“勞動部長”。她2012年獲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,是“全國五四青年獎章”、“全國十大務工青年”、“全國勞動模范”獲得者。
在熱汗古麗眼中,家鄉(xiāng)的景色如同世外桃源,寧靜祥和,但通往外界的山路崎嶇不堪,造成了那里的封閉與落后。“很多農(nóng)牧民一年只有兩套衣服,一件皮襖外加一件單衣。”
因為家境貧困,熱汗古麗到了11歲還和父母以及六個哥哥擠在一條炕上。她學習成績名列前茅,雖然考上師范學校,卻因無力支付學費而放棄。
書沒讀成,熱汗古麗并不甘心只當個農(nóng)民。她做過清潔工,擺過地攤。直到2007年,縣里組織勞務輸出到疆外的發(fā)達地區(qū),她才“冒險”踏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。在輾轉(zhuǎn)近6個小時后,她到了紡織工廠所在地——浙江慈溪。
她的成長軌跡也隨之發(fā)生巨變。
熱汗古麗依然記著拿到700元人民幣試用工資的那一幕:“媽媽在電話里哭,我也哭,這是我們家見過的最大一筆錢。”
隨著收入越來越高,熱汗古麗兩年來總共給家里匯了9萬余元。這讓她家破舊的泥土房變成了磚瓦房,家人的飯桌上見到了蔬菜,父母洗發(fā)也不再用洗衣粉了。當初反對她走出新疆的鄉(xiāng)親,也改變觀念,甚至不少人主動登門,請她帶著走出大山。
熱汗古麗今年兩會帶來三份建議,包括《增加護邊員數(shù)量和生活補貼》、《農(nóng)村富余勞動力就業(yè)再就業(yè)》和《將先進的技術裝備業(yè)引進克州》。
“如果能把更多先進企業(yè)引進新疆,當?shù)厝四芫徒鉀Q就業(yè),他們的親人也少了份牽掛”,熱汗古麗7日在新疆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(fā)言說。
“很多榮譽對我來說只是一時的,但當選人大代表不同,這個身份至少能把大山里的聲音帶到北京。”熱汗古麗如今是新疆職業(yè)大學的學生,7月將畢業(yè)。
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50205665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