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篇《公關潮起》系列文章,意想不到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推薦和鼓勵,而微信訂閱號的留言,也有不少年輕的剛?cè)牍P行業(yè)的新人,希望得到更直接、更有效的建議,于是就將就此話題寫下去吧!希望這樣的方式,可以讓更多的公關小伙伴們,對公關有更多認識和了解,也讓他們在這條公關之路上收益更多。
雖然就公共關系的學術定義或闡述,目前仍有很多不同的見解,但人文科學的魅力恰恰在于:和而不同,求同存異。所以,只要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,我們完全可以從一邊進行的實務工作里,獲得對公共關系的認知和理解,也能從具體的實務工作中,逐漸形成、完善與遵從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體系。因此,這都不影響公共關系學科和實務的發(fā)展。
想著自己從事公共關系的實務工作多年,又在近三年投身教育。靜坐沉思,回首廿多年來的一幕幕,尚還有不少心得。于是,將此逐一整理、歸納如下,供小伙伴們思考與探索。
老衲認為,要投身公共關系實務領域,核心要領就是:做一名“三好學生”:好心態(tài)、好學習、好溝通。
【好心態(tài)】
老衲四十歲那年,人生感悟出十六個字:“心平則靜、心靜則聰、心聰則明、心明則強。”
所以,好心態(tài)的第一要素,就是:保持平和心態(tài)。
公共關系實務是一個需要極高的理性和感性融合的工作。無論是在受到客戶的挑戰(zhàn)、任務的緊迫、困難的艱巨、危機的突襲,乃至各種策劃的初始,均首先要有一個極度理性的心態(tài),避免沖動和焦灼。只有讓自己先做到:靜言、靜氣、靜心,方可能理順思路,按照既有的邏輯思維,進行分析、推導、歸納和演繹。而在頭腦風暴、創(chuàng)意創(chuàng)想時,你要瞬間轉(zhuǎn)換到極度的感性,要充分放飛你的思想,打碎一切束縛,掙脫思維的桎梏。否則,你就很難抓到那一刻的“思維靈光”(創(chuàng)意“火花”)。因此,即便是在極度感性思維時,你的心態(tài)一樣要保持平和。而同時你又必須明白,創(chuàng)意創(chuàng)想不是幻想,那些不切合實際,無法操作的想法,則是毫無用處的。
第二要素,堅持職業(yè)心態(tài)。
職業(yè)素養(yǎng)、職業(yè)心態(tài),說起來非常容易,實際上完全做到很難。公共關系實務是一個智力顧
問服務類型的工作。對客戶,我們的職業(yè)素養(yǎng),不僅是遵守商業(yè)保密條例那么簡單,我們更需要一起為客戶用心呵護品牌,乃至企業(yè)聲譽。所以,做一個品牌的公共關系服務,首先,要發(fā)自內(nèi)心喜愛這個品牌。如果你連喜歡都談不上,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排斥、厭煩情緒和心理,那很容易心態(tài)失衡。與其如此,不如趁早換客戶;其次,要盡可能多得去了解、熟知對方品牌的一切。只有這樣,你才可能贏得對方的尊重。
記得老衲自己初入行不久,跟一個老哥一起參與一家著名IT企業(yè)的競標。這個老哥對我唯一的要求,就是在兩周內(nèi)通曉這個企業(yè)的歷史、產(chǎn)品、技術(限于我們要做的部分),剩下的事情,他來做。那時候,甚至連互聯(lián)網(wǎng)還沒有,面對一家已經(jīng)走過70年的世界著名企業(yè),我能辦到的只有進圖書館。那兩周,每天泡在圖書館,我第一個進,最后一個離開。短短十多天,將能獲得的資料都看了,同時還盡力去閱讀、記憶了重要的信息,不懂的甚至用了強硬記。在競標的那天,當客戶問及我們產(chǎn)品、技術的相關問題時,我一下子明白了。本來兩個小時的講標,客戶一再拖延,最終讓我講了整整四個小時,目的只有一個:我講的,很多他們都不知道!于是,這場競標成了我的課堂,也順利拿下了這個項目。
當然,職業(yè)的心態(tài),也應該體現(xiàn)在面對客戶的苛刻上。坦率地說,從業(yè)以來自己也不知道面對過多少次的客戶脾氣,也面對過各種客戶的刁難,甚至無理。年輕時,自己也一樣會難受,甚至也以暴怒回擊。但每每事情過去之后,還是自己的后悔。記得40周歲那年,老衲曾一個人面對四、五名客戶人員,在與客戶方溝通會上,因結(jié)款問題,無端遭遇不公對待。那幾乎可以說是我人生歷史上,遭遇到的最刻骨銘心的屈辱。但當時的我真的沒有沖動,心里不斷默念的就是:冷靜再冷靜,堅決不出聲。同時在客戶面前一直保持微笑聆聽。直到客戶方實在沒得說了,我才征求他們的意見:我能不能陳述?當對方同意我陳述的剎那,我心里已經(jīng)知道:我贏了!因為,我的冷靜征服了他們,我的微笑贏得了職場的尊重!
其實,我們經(jīng)常要換位思考,這就簡單多了。假設一個公關項目如果出了問題,客戶人員面臨的可能是丟掉工作,丟掉行業(yè)美譽度,甚至可能讓品牌遭遇危機。而對一個公司來說,這可能僅僅就是丟掉了一個客戶。這樣一對比,壓力孰輕孰重就明了了。我想,在遇到壓力的時刻,誰能保持職業(yè)的心態(tài),誰才是最終的贏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