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云:士為知己者死,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贏得威信,除了自身道德品格的修養(yǎng)外,還要能妥善處理與員工之間的關系,提供給其成長發(fā)展的機遇,使其銘記領導的知遇之恩,這樣員工才能真正死心塌地的服從和尊重你。人是企業(yè)中第一寶貴的因素。企業(yè)管理者要注重善待員工,把對人的管理放在首位,而不是把工人簡單地當作勞動力的出賣者,要把他們看成是為完成共同目標只是分工不同的合作者,尊重他們的人格,取得在維護公司利益上的共識。寬宏大量是現(xiàn)代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品質。社會心理學中,把寬容理解為有權力責備處罰,而不加以責備處罰;有權力報復而不加以報復的一種道德心理結構。當員工犯了點小錯誤時,嚴厲的苛責并不是最明智的解決方法,那并不能使員工從心理上真正服從你,而只是表面上的應和,有時候巧妙的變苛責為寬容和鼓勵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由領導者個人素質和表率作用產(chǎn)生的影響力,對雇員產(chǎn)生的心理影響和行為影響是自覺自愿、心悅誠服的。只有寬以待人,嚴于律己的人,才會使下屬產(chǎn)生敬愛、欽佩的心理效應,從而對這樣的領導者傾心擁戴并愿與之共謀大業(yè)。
二、要融入團隊,不居高臨下
很多管理者都錯誤的認為:我是領導者,就要和員工之間保持距離,就要讓他們完全聽我的,員工只有奉命執(zhí)行的份,這些都是錯誤的理念。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然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“寡人”,他必然是與團隊站在一起的。一個有威信的管理者,他作為領導人的同時,也是與員工打成一片的,要了解員工的想法和需求,善于聽取和采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,這就是所謂的“和”,“和”為兩種:一種是“寬”,就是要對下“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,導之以行”,進行“軟”處理;另一種是”嚴”,就是對一切違反原則的行為都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處理的方式可以靈活多變,可以用寬容鼓勵的方式糾正和規(guī)勸,但決不能坐視不管,任其所為,這樣眾人才能“明其威”。歷史事實說明:不講原則就沒有戰(zhàn)斗力,不講感情就沒有凝聚力。領導者要善于和人,方可和天下。
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50205665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