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emoon想要做的是“珠寶首飾領域的蘋果”,他們正在逐步研發(fā)這一領域的硬件軟件和服務平臺,同時正在尋求大牌設計師的合作,期望能夠成為他們與工 程師合作的平臺和窗口。周靜的這一野心并不小,但至少到目前為止,這一領域還是一片空白,藝術與科技的融合還是一片藍海。
讓周靜念念不忘的是,她的Hero,Scott Snibbe所說的一段話:“當我在尋求創(chuàng)新的時候,我并不會從技術中尋找啟發(fā)。是自然萌生了藝術,自然和藝術進而萌生了技術。別無他途。”王利杰是周靜 多次創(chuàng)業(yè)的天使投資人,“我堅信好的產品都是藝術,而她也是一直是這樣的理念。”
“世界上已經沒有一個城市可以代替深圳,在可穿戴領域,深圳是繞不過去的關鍵節(jié)點。”可是正如美國的創(chuàng)意產業(yè)無法擁有深圳的生產能力一樣,中國的可穿戴創(chuàng)業(yè)品牌也難以成為一個全球品牌,進入歐美的主流市場。而周靜認為,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。
“最近我看一步之遙,姜文有句話特別好,只有世界的才是世界的。華人可以進入美國的主流文化圈子,比如馬友友,譚盾,那么為什么中國的科技產品不能進入?”周靜將問題歸結為少有人用科技思維去思考穿戴藝術。
什么是穿戴藝術?她將穿戴放在了科技屬性前面,它必須可穿可戴,哪怕沒電。其次,她認為“誰來穿戴?”的問題更為重要。第一批的種子用戶是誰,決定了整個 品牌的調性。比如Beats耳機,并非是應為性能卓著而贏得頭籌,而是因為他代表了一種音樂文化元素。“你要做的是文化符號,一定要用強勢的文化去打造品 牌。”
而Elemoon想要打造的品牌文化是什么呢?周靜將之歸結為中國元素的全球化。她想把這個品牌塑造程一個幫助女性傳達情感的科技產品,而未來會是什么樣 的呢?Elemoon正在招募英國、法國、荷蘭、俄羅斯、印度、巴西的市場合作商。“未來會是什么樣的呢?不同的文化會產生什么樣的想象力呢?”周靜認為 自己給的就是一種可能性。
眼下,想象力之下,周靜亟需解決的是搞定深圳制造商的制作能力。她想要手鐲的內側有圓潤的弧度,她想要手鐲側面有平滑的凹槽,想要樹脂與金屬層的對接面精密可防水,想要數百個LED燈在樹脂層下持續(xù)閃爍數百萬次不出差錯……都是要埋下頭往前推的功課。
周靜最初在設想手鐲的外形時,跑去海邊玩滑板。夕陽西下,她猛然看到海水從遠處漫延至海灘,逐漸呈現(xiàn)了橙色、紫色、粉紅色。“那一幕顏色太美了,我頓時想,什么時候我可以讓手上帶著一抹夕陽?”
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659號